|
|
聯系我們 CONTACT US |
 |
撫州市金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|
 |
電話:0794-8416988 |
 |
傳真:0794-8416988 |
 |
地址:撫州市羅針鎮丁湖路100號 |
|
|
|
|
|
|
|
|
|
|
文章展示 |
您現在的位置: 金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>> 文章展示 |
|
 |
虎奶菇黃菇病的治療與預防 |
發布者: 發布時間:2015/8/16 閱讀:2367次 |
虎奶菇黃菇病是由假單孢桿菌(Pseudomonas agarici)引起虎奶菇子實體變色腐爛發臭的細菌性病害,這種單孢桿菌有四根極毛,0.5—0.7微米X1.0—3.0微米,屬好氣性的革蘭氏陰性細菌,病害多從菌蓋邊緣開始發生,也可以從菌柄開始,出現淡黃色水漬狀斑塊,被感染的菇休生長緩慢,老化快,菌蓋易卷邊、發脆,嚴重時整株僵化呈焦黃色,并散發出惡臭氣味。該病菌也可以從菌袋農面菌絲進入感染,菌絲感染后,表面有粘液狀或分泌黃色水珠,發病后,菌袋停止出菇,經10—15天,易被青霉、綠霉感染,就是茹農常見的“綠袋頭”現象。研究發現,這種單孢桿菌主要寄生在土壤和水中,向子實體噴灑帶有此病菌的水,在低溫、低濕條件下一般不會發病。只有在菌蓋表面大量繁殖后才能引起發病,通風不暢,濕度過高及菌蓋表面長時間保持有水膜,均易致病,菇體一旦發病,通常數小時內出現病斑和發黃癥狀。且病毒會通過水霧隨之氣流動,4-7大就能殃及整個菇棚或周圍菇棚。并從此無一顆好菇上市,甚至絕收。正常情況下,從發現癥狀到殃及整個茹棚儀有5-8天,可謂爆發力強,病情惡化快。
黃菇病的預防 1.塵料、發酵料栽培每年更換場地,熟料栽培每兩年更換場地,以提高環境抗性能力,無條件更換場地的,要在料袋進棚前2個月即開冶消毒,具體方法是用改進型萬消靈液(按治療用量)每周噴一次,以徹底殺滅潛伏的假單孢桿菌。 2.提高菌袋自身的抗病能力,首先要選擇抗病力較強的優質菌種,無論是發酵料,還是熟料栽培,料袋培養的菌絲要潔白粗壯,以增強其自身抗病能力,黃茹病一般發生在頭潮后,因出過菇的料袋菌絲抵抗力下降,潛伏的病原菌對菌 絲可能產生較大的危害,菌絲健康旺盛的一般不會得病。 3.菇棚搭建應選擇通風良好,排水方便的地段, 棚與棚之間應間隔5—6米,以確保棚內通氣散熱效果處于最佳狀態。 4.棚內菌袋排列方式要改進,5—10月氣溫較高季節,每層菌袋之間要用兩根竹竿隔開(因菌袋之間太擁擠,菌絲發熱易衰退,另外散熱不快,菌袋接受溫差小,致使不轉潮,感染病菌的機率也增多), 另外在每排菌袋墻之間都要通風口,出菇后要保持日夜24小時空氣流通。處于通風死角的菌袋最易發生黃菇病。 5.藥物預防,經本所測試,在含有假單孢桿菌水中,分別加入國內推廣的二十七種抗菌產品殺毒試驗,只有改進型萬消靈能100%殺死水中菌落。研究還發現,在袋栽菌絲發好后噴水管理時,無論有菇或無菇,每隔3天對菌袋噴施7500倍改進型萬消靈液,自至出茹結束,能完全防止黃菇病的發生。具體操作為,先將萬消靈片劑提前4小時用溫水融化,按預防用量,農用霧器一桶水(15kg)加1片,中午噴施效果最好。以袋栽投料1000公斤為例,從頭潮茹至六潮菇結束,共需1瓶改進型萬消靈。
黃菇病的治療 1.預防用量:每片加水15公斤,出菇后,每相隔3天噴一次,可確保從頭潮菇至尾潮茹結束無黃菇病發生。 2.治療用量:當棚內有0.5%菌袋(即1000袋其中有5袋)發生黃菇病時,此時屬發病初期,應立即摘除病菇,12小時內對菌袋及周圍環境噴施2500倍改進型萬消靈液(每片加水5—6公斤),每天一次,連續七天,每次噴藥后要進行15—30分鐘的大通風,平時仍按日夜24小時正常通風,通過施藥,約三天左右黃菇就會消失,并停止蔓延,有藥到病除之神奇功效。 |
|
|
|
|
|